2025年6月13日发动的“雄狮行动”,暴露了这个中东军事强国前所未有的战略误判。
内塔尼亚胡政府原以为能复制历史胜利,却撞上了伊朗硬实力的铜墙铁壁。
空袭启动48小时后,伊朗的反击已如暴雨般砸向以色列本土。
德黑兰在数小时内发射了300多枚导弹和无人机,分7个波次扑向特拉维夫和海法。
以色列引以为傲的“箭-3”反导系统被13马赫的“法塔赫-2”高超音速导弹撕开缺口,炼油厂和能源枢纽浓烟滚滚。
更让以军措手不及的是伊朗的新战术:无人机群伪装成候鸟迁徙轨迹,诱使防空雷达误判;多方向饱和攻击拖慢拦截响应,铁穹系统的拦截率从95%暴跌至66%。
消耗战的阴影迅速笼罩了以色列。
一枚“箭-3”拦截弹成本高达350万美元,而伊朗导弹造价仅为其十分之一。
6月19日的数据显示,以军库存拦截弹药仅能维持半个月,美国不得不从希腊急调“萨德”系统救场。
伊朗的导弹储备远超以方预估——13000枚库存中,3000枚能覆盖以色列全境,首轮打击仅削弱其三分之一战力。
德黑兰的强硬姿态彻底颠覆了以色列的认知。
过去五年,伊朗对暗杀苏莱曼尼、核设施遇袭等事件始终隐忍,被以情报机构贴上“纸老虎”标签。
但这次革命卫队48小时内重启“流星-3”导弹生产线,地下工厂昼夜轰鸣;被斩首的参谋长职位24小时完成补缺,高层指挥链纹丝未乱。
6月19日,伊朗启动“真实承诺-3”第15阶段行动,100多架自杀式无人机精准扑向以军防空系统,甚至首次动用集束炸弹弹头导弹,在8公里半径空域倾泻死亡钢雨。
伊朗的绝地反击背后是战略空间的坍塌。
黎巴嫩真主党70%地下工事遭钻地弹摧毁,哈马斯元气大伤,伊拉克亲伊民兵溃散率达70%。
当代理人网络崩解,德黑兰只能押注国家战争机器。
革命卫队公开承认:“所有选项都存在,投降是严重错误。 ”
以色列最致命的误判在于盟友承诺。
内塔尼亚胡原想借空袭绑架美国,但特朗普政府的反应令人心寒。
6月19日白宫声明称,总统将在两周内“考虑”是否参战,同时强调“与伊朗谈判仍有机会”。
14架美军运输机虽降落在以色列,运来的却是防御性装备而非参战承诺。
美以裂痕早有预兆。
5月初美国绕开以色列与胡塞武装签署停火协议;沙特关系正常化谈判中,华盛顿突然放弃以方核心条件;特朗普甚至切断与内塔尼亚胡的热线电话。
《耶路撒冷邮报》哀叹:“利益分歧时,美国几乎不把我们当回事。 ”
战场信息管制暴露了以色列的恐慌。
6月19日,警方强行封锁导弹落点现场,禁止外媒报道受损坐标。
国家安全部长本格维尔咆哮:“泄密就是叛国! ”
而在德黑兰,革命卫队用希伯来语向以色列高官手机发送死亡威胁,心理战直刺对手神经。
特拉维夫的指挥室里,内塔尼亚胡仍在赌注加码。
6月19日他扬言锁定哈梅内伊,宣称能摧毁福尔多地下核设施。
但军方的战报透出焦灼:自冲突爆发已拦截超480架伊朗无人机,而对方第15轮打击才刚刚启动。
当“雄狮”撞上“波斯铁骑”,中东的棋局正在重新洗牌。
线上配资网址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