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在平壤顺安机场,航空爱好者总能捕捉到独特画面:机身斑驳的伊尔 - 18 与图 - 154 静静停放,红黄配色的垂尾下,地勤人员正仔细检修这些 “爷爷辈” 的客机。作为朝鲜唯一的航空公司,高丽航空的机队平均机龄超 40 年,却开出比同类航线高 50% 的票价,这种 “老旧与昂贵” 的反差背后,藏着民航业罕见的生存逻辑。
高丽航空的 “老伙计们” 堪称航空活化石。机队中最年长的安 - 24 飞机已服役 50 年,比全球多数民航飞行员的年龄还大。即便是对外宣称 “机龄 7 年” 的图 - 204 客机,实际也是 1993 年就已出厂的库存机型,真实机龄超过 23 年,远超波音 757 等同类机型 15-20 年的客运服役上限。这些苏联时代的产物缺乏现代民航机的复合材料部件,风扇涵道比普遍低于 5,比 GE90 等现代发动机的燃油效率低 40% 以上。
但老旧机队并未拉低票价。北京至平壤的单程经济舱票价常年维持在 1.2 万元左右,而经首尔转机的联程机票仅需 6000-7000 元。更令人费解的是,即便 2025 年航空市场回暖,高丽航空也未像大韩航空等对手那样通过促销吸引客流,反而因航班时刻稀缺保持高价策略。这种定价底气,首先源于其 “有限垄断” 地位 —— 作为唯一经营国际航线的朝鲜航司,它掌控着所有直飞航线资源。
制裁与领空限制进一步推高了运营成本。美国长期拒绝高丽航空进入其领空,欧盟则仅允许两架图 - 204 客机在境内飞行,其余机型全被禁飞。这意味着执飞欧洲航线需绕行多国,单趟燃油消耗增加 30%。备件短缺更让维护成本飙升:图 - 154 的液压部件需从俄罗斯黑市采购,价格比正规渠道高出两倍以上,2017 年甚至发生过图 - 204 客机襟翼掉落的险情。
安全合规成本同样不菲。2016 年 JS151 航班因客舱冒烟备降沈阳后,华东局指出其机组应急处置存在严重缺陷,实施扣分与运营限制。为满足中国民航标准,高丽航空不得不增加维修频次:伊尔 - 62 的发动机每飞行 200 小时就需全面检修,而现代波音 787 的检修间隔可达 3000 小时。这些额外投入最终都转化为票价成本。
有趣的是,高价与老旧反而催生了特殊市场需求。全球航空爱好者组成专门旅行团,专程体验图 - 134 等 “濒危机型”,他们愿意为这种独特体验支付溢价。对商务旅客而言,直飞航班节省的时间成本也让高价具有合理性。这种 “刚需 + 情怀” 的双重市场,让高丽航空无需通过低价竞争维持生存。
从苏联老飞机到稀缺航线资源,高丽航空的高价悖论本质是特殊环境下的生存选择。那些轰鸣的涡桨发动机不仅承载着乘客,更背负着制裁阴影下的运营重负。对普通旅客来说,1.2 万元的票价买到的或许不只是一程飞行,还有见证航空史与地缘政治交织的特殊体验。
线上配资网址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