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►
本文2041字 阅读3分钟
声明: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,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,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,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,意在科普健康知识,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。
40岁的林女士,工作十几年,兢兢业业。最近半年,她开始频繁失眠,白天心烦气躁,甚至动不动就落泪。她原本以为是压力太大,撑一撑就能过去,但症状越来越重,甚至开始拒绝社交,连孩子的话都懒得听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她来到我们医院心理科,经过评估,确诊为中度抑郁症。面对西药治疗的副作用担忧,她选择尝试中医干预。两个疗程后,她的睡眠改善了,情绪也开始平稳。她感叹:“没想到中医也能治抑郁,真的有用。”
这并不是个例。越来越多的数据和临床实践证明,中医能在抑郁症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,尤其对轻中度患者帮助更为明显。
抑郁症,不只是“心情不好”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抑郁症是一种以情绪低落、兴趣减退、认知障碍和意志活动下降为主的精神障碍。据《中国精神卫生调查报告》,我国抑郁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为6.8%。但只有不到20%的患者接受了系统治疗。
很多人以为自己只是“最近有点丧”,但其实已经陷入了病理状态。如果持续两周以上出现情绪低落、兴趣缺失、注意力下降、食欲或睡眠紊乱等表现,就要高度警惕。
西药有效,但不是唯一选择西药以选择性5-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(SSRIs)为主,比如帕罗西汀、舍曲林等,确实能快速缓解症状,尤其适合重度抑郁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但副作用也很明显,比如胃肠不适、性功能下降、药物依赖等,很多患者难以长期坚持。而且,西药更多作用于“表”,而非“本”,容易反复发作,复发率高达40%-60%。
这也是为什么,越来越多患者开始将目光投向中医。
中医怎么看抑郁症?中医并没有“抑郁症”这个名词,但在古代医书中早有“郁证”“癫证”“脏躁”等描述。这些症状和现代抑郁症高度吻合。
中医认为,情志内伤、气机郁结是抑郁的本质。比起“脑神经递质紊乱”,中医更强调“肝气不舒、心脾两虚”。情绪不能正常疏泄,就会郁在体内,久而久之,脏腑失调,变成疾病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简单来说,中医是从“根”上来调情绪的,不是单纯压制症状,而是从整体出发,恢复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。
中医常用的几种治疗方式1. 中药调理
中药是中医治疗抑郁的核心。根据不同证型,方药组合各异。
肝郁气滞型常用柴胡疏肝散;心脾两虚型用归脾汤;痰气郁结型用半夏厚朴汤;肝肾阴虚型用天王补心丹。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这些方子并不“安神”那么简单,而是通过调气血、理脏腑,慢慢把情绪从“堵”里解放出来。
现代药理研究也发现,这些中药能调节中枢神经递质、改善神经炎症、提高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(BDNF)水平,机制和西药并不冲突。
2. 针灸治疗
针灸在调节情绪方面也有显著效果。常用穴位如百会、神门、太冲、内关等,通过刺激这些穴位,激活神经系统,改善神经递质平衡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很多患者反映,针灸后心情明显放松,睡眠也变好了,而且副作用极少,适合不愿吃药的人群。
3. 推拿和情志疗法
中医推拿可以通过经络疏通,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。配合情志疏导,比如中医“六欲调神法”、静坐、导引术等,对调节情绪也非常有效。
中医强调“七情内伤”,也非常重视患者的性格、处事方式和家庭环境的干预,从根本上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心理模式。
中医治疗抑郁,适合哪些人?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不是所有抑郁症都适合单独用中医治疗。中医更适合轻中度抑郁,或作为西医治疗的辅助疗法。
以下几类人群尤其适合考虑中医干预:
不耐受西药副作用的人群
病情反复、疗效不佳的慢性患者
产后抑郁、更年期抑郁等特殊生理阶段
情绪问题伴随失眠、消化不良、月经紊乱等躯体症状的人群
但重度抑郁合并自杀倾向者,一定要在精神科医生指导下优先使用西药治疗,中医只能作为辅助。
中医治疗抑郁,有没有副作用?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中医讲求“辨证施治”,如果医生判断准确、用药得当,一般副作用极小。但如果自行抓药或盲目使用“补药”,可能会越补越郁。
比如,气滞型患者乱吃补气药,反而加重情绪堵塞。中医治疗抑郁,一定要找有资质的专业医生辨证用药,不建议自行尝试。
中医治疗抑郁,效果可靠吗?越来越多研究证实,中医干预对抑郁症有效。
2021年一项系统综述显示,中药联合西药治疗抑郁,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,在缓解抑郁、改善睡眠、提高生活质量方面优势突出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还有研究发现,针灸干预能显著提高抑郁患者的血清BDNF水平,这是西药也在追求的治疗目标。
当然,中医不是万能的,也不是立竿见影的。大多数患者需要坚持治疗1-3个月才能明显改善。
抑郁症不是“矫情”,更不是“扛一扛就过去”抑郁是一种病,就像感冒发烧一样,是大脑神经功能出了问题,而不是“想太多”。无论中医还是西医,最终目标都是帮助患者恢复情绪平衡、回归正常生活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中医能为抑郁症提供一条更加温和、更加整体的康复路径。它值得被更多人了解,也值得更科学地使用。
如果你或者身边人有情绪困扰,别犹豫,寻求专业帮助是第一步。中医,不是替代,而是补充;不是对抗,而是协同。
参考资料:① 中国精神卫生调查协作组. 中国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报告[R]. 2022.
②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. 中医药治疗抑郁症专家共识(试行)[Z]. 2023.
感谢关注!有你在,我们会变得更好!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线上配资网址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