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段时间,重庆市渝北区法律援助中心陆续收到多面锦旗和两封感谢信,都是受援当事人感谢法律援助律师为其追回工资、赔偿等费用,有力维护了其合法权益。
\n轻信“走流程”签下文书
\n法援力挽狂澜保权益
\n不久前,徐女士在渝北区法律援助中心接待室,攥着仲裁文书,声音哽咽:“公司欠我工资、年休假钱和节假日加班费,仲裁时他们让我签文件,说与案子无关,结果仲裁说我可能全输……”原来,公司以“所有人都要签署”为由,让她签了《劳动关系解除确认书》《辞职申请书》等文书,还称只是“走流程”。徐女士没细看就签了,没想到公司将其作为核心证据,主张双方争议“一次性了结”。
\n援助律师接手后,发现证据效力存在致命缺陷,文书极可能被认定为有效。考虑到徐女士希望尽快拿到薪酬且不影响工作,律师以调解为核心,指导她收集工作证、考勤记录等证据,同时通过多轮沟通撬动调解空间。在援助律师的努力下,公司同意支付徐女士7000元。自此,徐女士21天的维权路画上了句号。
\n休病假被指旷工遭解雇
\n法援暖心维权抚伤痕
\n受援人田某因拒绝被派遣单位调岗而发生争议,后被所在外包公司召回,并短信告知其在家带薪休息两天。两天后,外包公司通知田某参加待岗培训。同日,田某因病就医,被诊断为焦虑抑郁状态,医嘱休息5天,因此向公司提交病假证明,无法参加培训,但公司在几天后以旷工、严重违纪为由解除了双方劳动合同。
\n援助律师在受理案件后,两次与受援人进行面对面交流,指出了部分仲裁请求存在不合理情况,并仔细沟通了案情,商量诉讼策略。该案的争议焦点,在公司解除劳动关系的客观事实与《解除劳动关系通知书》上载明的不一致,以及公司的解除依据不成立等。
\n庭审结束后,律师在取得受援人的同意后,主动与公司的代理律师、到庭人员沟通,再一次表明希望调解的意愿。
\n经过不断调解,公司同意赔偿1万元给受援人,并配合受援人申领失业保险待遇。
\n老员工遭公司“逼退”
\n法援厘清事实讨公道
\n51岁的骆大叔是某公司有6年工龄的老员工。2025年初,公司突然单方面调岗降薪,工资从过万降至3000元,1至3月工资降幅分别超过39%、73%、74%。骆大叔本想安稳退休,如今却无法养家,且对法律程序陌生,不知如何维权。
\n援助律师通过沟通厘清案件核心事实,深挖聊天记录、比对工资条,完善证据链,针对公司抗辩点制定应对策略。庭审中,援助律师运用法律条文驳斥了调岗降薪的合法性,促成一次性解决纠纷。最终,骆大叔获得工资及补偿共计8万余元,权益得到最大程度保障。
\n一直以来,渝北区法律援助中心围绕欠薪、赔偿等事项积极受理,组建法律援助律师库保障办案质量,做到“应援尽援 应援优援”。2025年上半年,受理法律援助申请846件,批准846件,结案714件,为受援人挽回损失或取得利益947.25万元,为农民工讨薪401.22万元。
\n重庆法治报记者 叶会娟 通讯员 谢炜
\n原标题:法援为劳动者撑起权益“保护伞” 渝北区法律援助中心今年上半年为受援人挽损近千万元法援
线上配资网址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